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

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(13)-那些不是廢料,是留給後代的能源

說到核能發電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『無法處理的核廢料』..
一般而言,核廢料分為高階核廢料與低階核廢料

今天來看看甚麼是高階(高放射性)核廢料
一般所稱的高階核廢料,也就是用過的核子燃料,

其實,現在應該正名為『乏燃料』。
在以前,科技還不到時,用過的燃料棒無法再次使用,所以稱為"廢料"
但現在,在用過的燃料還有許多利用的價值,不再是廢料了。

一般來說,對於乏燃料目前有幾種處理方式

第一種是暫時貯存(storage):(台灣及大部分核能國家的做法)
由於用過的乏燃料在移出爐時,仍會產生大量的衰變熱與輻射,所以將乏燃料放在水池內,以水循環提供衰變熱熱交換,並利用水良好的隔離輻射,稱之為濕式貯存。
(在水中,每7公分輻射強度會衰減一半)
在放了十年以上後,衰變餘熱已經降低至原本的1/1600,此時可以將乏燃料以特製的燃料護箱(Cask)貯存隔離輻射,利用空氣對流來冷卻,稱之為乾式貯存。

核一廠目前建造好的乾式貯存採用的是混凝土護箱型式:
將乏燃料置於密封鋼桶中,外加鋼筋混凝土護箱,保護鋼桶與屏蔽輻射;最外面再加上鋼筋混凝土屏蔽結構,可有效將廠界輻射劑量降至0.05毫西弗/年。
原子能委員會-乾貯資訊

這樣暫時貯存的好處是,科技已經允許讓現在的乏燃料成為新一代反應爐的燃料,方便未來取出繼續使用。

第二種是深層地質處置(disposal):(瑞典、芬蘭申請建照中,美國因政治因素停建
選定穩定地質,深度約300至1000公尺,將乏燃料置於地底管理,讓乏燃料中高放射性的核種不致於進入生態圈,一但有需要仍然可以再取出來使用。
(可以想像成是把用完的鈾埋回鈾礦中)

當乏燃料經過再次利用至無法再利用後,將之好好保管儲存,隔離於生態圈外。
比起火力發電的廢氣排入空氣中,這更是對後代負責任的態度。

第三種是再處理(reprocessing):(法國、英國、日本)
在目前的輕水反應爐中,主要反應燃料僅占5%不到(如圖)


反應過的鈾燃料仍可將鈾與鈽元素取出,重新再製成新燃料(Mixed oxide fuel, MOX燃料)回收再利用(如圖



透過將乏燃料的再利用,最終高階核廢料可以只有原體積的10%
不過回收的燃料其反應度與一般鈾燃料有差異,台灣的反應爐如果要使用需要新進行安全分析或更新才能使用。
(但此技術因為會產生武器級的鈽,所以在考慮核武擴散下技術只掌握在部分國家,更主要是成本因素;台灣目前暫時無法使用)

第四種是核種異變(transmutation):(未來方向)
概念是將乏燃料中長達數萬年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,經過異變成為約為數日至數年的短半衰期放射性物質,一來解決放射性物質的問題,且異變過程一樣能產生能量發電,一舉兩得。
類似的技術Bill Gates在2010年的TED演講中有提到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
最後,依照美國能源部的資料,一座100萬瓩(1000MW)的輕水式核電廠運轉40年,所產生的所有核廢料體積約為450萬立方公尺。(而台灣去年1年火力發電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8,668萬公噸,壓成乾冰都相當於5,105萬立方公尺)

這些核廢料的99%是濃縮燃料製造過程產生,燃料生產國,不在台灣。
所以只有剩下約5萬立方公尺(包含運轉中所有低階、高階及電廠除役產生的核廢料)。
那是長寬各一百公尺,高五公尺的體積。比起火力發電的廢棄物,孰大孰小?

假如透過在處理技術將乏燃料回收成MOX燃料,體積還可以更小。
但比起在濃縮過程所累積的鈾-238,乏燃料內的鈾-238存量,可說是小巫見大巫,在成本上根本不急著把乏燃料再製。(參考資料

愛因斯坦留下了E=mc^2這個產生巨大能量的公式,成為核能發展的基石
當科技逐漸進步,人類對核能技術也將越來越能掌握。
當化石燃料開採成本逐漸增加,當化石燃料造成的溫室效應愈發嚴重,
這些乏燃料不是廢料,而是我們留給子孫的能源。


關於核廢料的處理問題,還可參考以下網站:

台灣能源:核廢料處理
核燃料 / 核電除役 / 高低強度核廢料
處理核廢料國際間已有共識及成熟作法
高階核廢料處理 ( 技術篇 1)
高階核廢料處理 ( 技術篇 2)
核電除役與高階核廢料處理 ( 成本篇 )


1 則留言:

  1. 目前資源回收再利用可謂蓬勃發展;
    同理可證;未來不再有廢料!

    但我關心的是污染與破壞...
    目前走向似乎是需求無上限!
    因為發展無上限!!!
    同理可證;污染與破壞其實也無上限!

    回覆刪除

與內文無關、政治、跳針、謾罵的會刪喔!轉文不用問,連結直接轉就好